3.挽聯的一般修辭手法 挽聯是用方塊漢字兩兩相對組成的整齊優美的聯語,是獨特的具有中國作風的文字樣式。一般的實用文體不要求有文學性,而挽聯卻不同,其文學性與實用性是合二為一的。古往今來,有不少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俱佳的挽聯作品得以流傳,其原因之一,就是十分講究聯語的修辭手法。
(1)鑲名。是把死者的名字鑲嵌在聯語中。鑲名格式有許多種,可以鑲在句首、句中或句尾,也可以拆開姓名鑲在首尾。 (2)用典。是在挽聯中使用古代故事、民間習俗或有出處的警語。挽聯用典,可以使聯語凝煉生動、意味雋永。
例一:康有為挽戊戌變法死難者: 漢室黨錮,晉代清談,振古無斯,于今為烈,恰如子胥相國,懸 睛看越寇飛來。 此聯用借古諷今的手法,以比干、岳飛之冤殺,寫六君子橫遭昏君慘害;以方孝孺問成王之典故,怒斥慈禧;以"漢室黨錮,晉代清談",寫清王朝的殘暴與腐敗;末尾以伍子胥懸頭國門的故事,抒發作者極其悲傷憤恨的心情。康有為的這副六典聯,內容復雜而豐富深刻,不是一般的直陳聯語所能比擬的。 聯語用典變化多端,明用暗用、正用反用、單用合用、可各隨己愿,但要熟事化新、融化不澀,切忌堆砌"掉書袋"。 (3) 比喻。是用某些有相關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某一事物,以便 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
例一:挽周總理 此聯以泰山之高聳寰宇來比喻領袖革命偉業的高大,功垂千秋,又以甘露滋潤人心來比喻領袖的無產階級革命感情和對人民的無限熱愛,比喻恰當,讀來震撼人心,久久不能忘懷。 4.挽聯的制作方法 挽聯和對聯的書寫形式是一樣的,先書寫上半聯,再書寫下半聯,上、下半聯都要頂天立地書寫。字的大小,依聯幅的長短和聯語的多少而定。有些長幅聯語一列書不完,可分為兩列書寫,但第二列必須比第一列短出許多,象龍門一樣,又?quot;龍門聯"。書寫"龍門聯"要注意的是上半聯必須從右到左書寫,右邊長左邊短;下半聯必須是從左到右書寫,左邊長右邊短。 書寫挽聯可以落上下款:上款落在上半聯,但不能和上半聯的第一個字平頭,而要低1至2個字;下款落在下半聯,但下款不能高于上款,一般也要比上款低1至2個字距離,如果是窮款(單款)書寫時還要低一些。當然,在特定的場合,也可以不落款。書寫挽聯的字體可以是正楷、行書、行草,也可以是隸書和篆書等,但以多數人能夠辨認為好。 挽聯可以寫在長幅白報紙上,也可以寫在長幅白布(絹)上。現在殯儀館又出現了一種比較高檔的裝裱成軸的空白聯軸,供喪家選用。 挽聯應懸掛在追悼大廳或會場的兩邊。 (二) 挽幛 挽幅 挽幛和挽幅,是用以為悼念死者而撰寫的一種區別于挽聯的挽書,是一種哀悼的禮品,被用來懸掛于死者的家庭、靈堂、追悼會或向遺體告別的場所等。
1. 挽幛
2. 挽幅
3. 挽幛、挽幅的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