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在這個多事之秋,我父親因心肌梗塞在他的第二故鄉--上海不幸逝世,享年八十三歲。我們為失去了這樣一位好父親、好黨員、好醫生而痛心不已。我父親出生在長江上游的美麗山城--重慶,十八歲時即懷著治病救人、保家衛國的強烈愿望遠離家鄉,來到上海,就讀于××醫科大學。從此,他跟隨共產黨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戰爭年代里,他在槍林彈雨中冒著生命危險救死扶傷。新中國成立后,他擔任××醫院院長,直至積勞成疾,患上嚴重的心臟病。我父親這一輩子都在不停地為別人驅除病魔,即使是年歲已高、身患重病后依然如故,可他卻從來都顧不上自己的身體。他是那么的富有愛心和責任心,那么的公而忘私、嚴于律己,那么的積極進取、不畏艱難。他用他一生的言行給我們以教育和啟迪。我們為有這樣一個好父親而驕傲。我們也絕不會辜負他老人家的期望,一定團結一心,努力進取,為社會作更大的貢獻,如他那樣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生的價值。 我父親生前一直有一個愿望,想回到闊別了半個世紀的家鄉去走走看看,看作為最年輕的直轄市的重慶之新面貌,看西部大開發的偉大戰略給重慶帶來的新氣象,可惜因身體原因一直未能成行。但見江水滾滾來,捎來家鄉幸福話。感謝自重慶遠道而來的父老鄉親,是你們讓我父親又有了回到家鄉的感覺。感謝來參加追悼會和未能前來的所有的領導和親朋好友,感謝你們一直以來對我父親病情的關心,對我們全家的關懷和幫助。 我父親出生于明媚的春天,辛勞一生,奉獻一生,又在這個靜謐的秋夜里永遠地走了。我們兄弟姐妹想以泰戈爾的一句詩為父親送行: 生如春花之絢爛,逝如秋葉之靜美。 我們親愛的爸爸,您一路走好!
× × ×泣上
碑文,是指刻在豎石上的文字。這種文字是專為刻碑而作。有些文章雖刻在碑上,但不是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碑文這種體裁有文,有銘,又有序。立題時,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題為某某碑,或題為某某碑銘,或題為碑并序、銘并序之類,沒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題碑銘等字,直書文章題目了。 墓碑,是碑文的一種。這類碑文是贊頌死者的,贊其人,不涉及成神顯靈等怪事。寫這類文章,往往溢美過譽。中國文學史上有兩個寫墓碑的大師,一個是漢朝的蔡邕 ,一個是唐朝的韓愈。蔡邕曾對盧子干、馬日碑說?quot;吾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慚容,唯郭有道無愧于色矣!"因為只有《郭泰碑》是頌當其人的,其它的碑文則都頌非其人,可見他作墓碑大多是對人溢美過譽的。韓愈撰《柳子厚墓志銘》,轉彎抹角地批評柳宗元參加王叔文改革集團一事。這批評雖然全是出于韓愈保守的個人偏見,很不持平,但是,作為碑文,他采用褒貶兼用的方法,打破只稱人之善、不稱人缺點的傳統做法,卻是值得提倡的。總之,不管褒也罷,貶也罷,以不失實為貴,以公允持平為美。 古人的墓碑、墓志都有定制。碑多是長方形,螭首龜趺。碑頭用篆體書寫某朝某官某人墓碑,叫做"篆額"。墓志較小,多為方形,刻石加蓋,上寫某官某人墓志,叫做"書蓋"。有了"篆額"和"書蓋",碑文、志文的前面就不必再刻題目了。 墓碑文的題目。稱墓碑銘并序的,是先序,次碑,后銘;稱墓志銘并序的,先序,次志,后銘;稱墓志或墓碑的,有志或有碑而無銘;稱墓銘的,有銘而無志;也有雖只名志或碑,卻各項都具備的。 墓碑文的體制,一般包括姓名、籍貫、家世、經歷、文章著作、逝世時間,然后是某年某月葬于某地,最后是銘文。墓志的內容也包括姓名世系、籍貫、行為事跡、年壽、逝世年月、子孫大略、葬時、葬地,最后是銘文。銘文是總括性的贊語,多為韻文,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騷體都行。墓碑、墓志所包括內容大體相同,只是志求簡明而碑尚豐麗。 哀祭文是專門用于治喪過程中的應用類文體。雖然內容單一,形式也不多,但是,在寫作上和形制上卻有較高的要求,不能馬虎敷衍。 (一)挽聯 挽聯,是古時候挽歌的變體。挽歌是古時哀悼死者的喪歌。《晉書·禮志》中"魏漢故事,大喪及大臣之喪,執紼者挽歌。新禮以為挽歌出于漢武帝役人之勞歌,聲哀切,遂以為送終之禮"。古喪歌有《薤露》、《蒿里》兩章"使挽柩者歌之,世亦呼為挽歌"。 (責任編輯:悼詞文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