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利昂·萊德曼(來源:美聯社)
海外網10月4日電 據美聯社報道,3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利昂·萊德曼(Leon Lederman)在愛達荷州去世,終年96歲。他在得獎后一直致力于尋找“上帝粒子(God Particle)”希格斯玻色子,并出版了《上帝粒子——假如宇宙是答案,那么什么是問題?》一書,進而受到廣泛關注。
1951年,萊德曼獲得了哥倫比亞大學的理學博士學位,隨后留校任教。1956年底,他的團隊與吳健雄的團隊幾乎同時發現了弱相互作用過程中宇稱不守恒的現象;1962年,他與梅爾文·施瓦茨(Melvin Schwartz)和杰克·施泰因貝格爾(Jack Steinberger)一道發現了電子型中微子的姐妹——繆子型中微子;1977年,他領導的實驗組在費米實驗室發現了第五種夸克——底夸克。1988年,因“中微子束方法及通過發現μ中微子驗證輕子的二重態結構”,66歲的萊德曼終于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得獎后,萊德曼積極推動超導超級對撞機(Superconducting Super Collider,簡稱SSC)項目的實施,以求發現被他稱作“上帝粒子(God Particle)”的希格斯玻色子,但1993年美國國會終止了SSC項目。2012年7月,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簡稱LHC)成功地發現了科學家們尋找了48年之久的希格斯玻色子。(海外網/汪夢唐)
(責任編輯:悼詞文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