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瓶裝舊酒》-對無言的安娜致上的弔詞
蔣方良走了,走的孤獨,但也走的解脫,回到天上跟他的丈夫孩子聚首。蔣方良雖在臺灣待了55個年頭,但她極少外出,幾乎足不出護。她的普通話講的不好,帶有很重的寧波腔,她主要的語言是俄語和寧波話,跟公婆講寧波話,跟先生偶爾用俄語鉤通,所以旁人并不是這麼好跟她鉤通談心。她幾乎沒有留下任何聲音紀錄,也不接受訪問,所以她的內心世界是個謎。前幾年有人問方智怡,蔣方良到底想不想回俄國,方智怡說蔣方良不想。這明顯是個違心之論,一個闊別故土六十餘年的老婦,會不想落葉歸根嗎?蔣方良也許嘴裡說著「不」,但她的心裡是否蕩起漣漪呢?沒人知曉。
蔣介石和宋美齡不喜歡蔣方良,總認為她不是明媒正娶的媳婦,在蔣介石的家庭照裡,我們看不到蔣方良。雖然蔣方良努力學好寧波話,也陪著蔣介石、宋美齡打牌,但她只是在私下被勉強的接受。蔣經國也不喜歡蔣方良出風頭,在那個反共抗俄的時代,一個俄國來妻子,對蔣經國的聲望必定會造成不好的影響。所以公開場合的蔣經國身邊,不會有蔣方良的身影。蔣方良在中國和臺灣,都是完完全全依附著蔣經國生存,就算蔣經國搞了外遇,蔣方良還是裝作毫不知情。所以,當蔣經國對蔣方良為一的消遣-打麻將-有意見時,蔣方良馬上從此不碰麻將。蔣經國生性間樸,蔣方良因而比他更間樸,甚至沒錢回俄國故鄉(應該是個藉口)。蔣方良不但沒有聲音,連人格也幾乎不存在。
蔣方良的生活中只有丈夫、兒女,當丈夫跟三個兒子在八年裡紛紛辭世時,我們無法想像蔣方良是怎麼走出這錐心之痛的。這個堅強的俄國女人,在1988年蔣經國死后,變的更加自我封瑣,只有在每年1月13日蔣經國忌日時,大家才會記起她。在宋楚瑜的興票案裡,也牽扯到蔣方良,但她保持一貫立場,沉默不語。蔣方良沉默,也不會有人想要打破她的沉默,她只是一個名字,留在人們的記憶深處。
如今蔣方良走了,沒有留下任何東西。她不像蔣介石祖孫三代,也不像宋美齡,可以成為人們茶餘飯后的話題,人們聽到她的死,也不過是一聲嘆息罷了。蔣方良如果不是第一夫人的話,也許沒人會記起她,但她也可能能夠過的真實一點。我們希望,蔣方良的魂魄可以跳脫出現實與軀殼,越過海峽,越過大六,回到她的故鄉,吻著她故鄉的泥土。然后,到天上去享她16年未曾有過的幸福吧!
作於2004.12.15蔣方良逝世后數日,2006.1.4 3:40修改
(責任編輯:悼詞文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