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和母親也時有矛盾,氣急了,父親就講故事給我聽:“從前有一家三口兒,爸爸、媽媽和兒子。有一天,爸爸和兒子在砌墻。街坊家的孩子來玩兒,磚掉了,一不留神,把人家孩子給砸死了。這得償命呀!一急之下,把死了的孩子砌墻里了。然后他告訴兒子,跟外人可千萬不要說,兒子說我記住了。有一天兩口子吵架,女的情急之下就說了,你到好呢,你把人家孩子砌墻里了,當我不知道呢!男的立馬兒不言聲兒了。私底下,男的和孩子說,告訴你不要告訴外人,你怎么說了?兒子說我沒跟外人說呀,我就是跟我媽說了。男的說,傻孩子,你媽就是外人呀”!父親言下之意,我母親就是外人兒。其實,氣兒一過,老媽、老爸又好的不得了了。 父親骨子里其實是個商人。退休后,他經常去天壇遛早兒??匆婐B鳥兒的人很多,賣鳥兒的也不少,可一到七點鐘賣鳥兒的就沒了。原來,賣鳥兒的都是郊區農民,人家起大早兒抓鳥兒,賣完趕緊回家。這一下父親看出了訣竅,他找人跟人家商量,讓人家專門捕鳥兒,他專門賣鳥兒。人家五毛錢給他,他兩塊錢賣出去,著實火了一把。退休后,養鳥兒即養了身體,又賺了錢。 我們從父親身上學到很多本領,使我終生受益。無論在什么困苦的場合,我都能咬牙挺過來,不叫苦不叫累,一切自己捱。 對于一輩子計劃花錢的父親,燒紙時我們經常說得一句話就是:“爸爸!錢有的是,您慢慢花,不夠了,您就托夢給我,我們再燒給您”! 父親!您在那邊還好嗎?見到媽媽了吧?請照顧好我們的媽媽,不要太累了,還有我們呢! 父親,您走好! 兒 攜全家于清明 2010.4.5 (責任編輯:悼詞文化網) |